Thursday, March 20, 2008

 

我在荷兰求职的成功经历(连载)

我在荷兰求职的成功经历(连载)

原帖出处:http://www.necol.net/showthread.php?t=667

文章前面写整个经历,后面会有更多细节写主要的几个面试经历,以及求职的技巧经验教
训(company research, cv, cover letter, interview questions)。

到了荷兰没多久,就希望能够通过在这里找到工作而留下来。因此很多时候,都会有意的
做一些对日后找工作有用的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年后,得到了好几个大公司的o
ffer。这里把最得意的三个列出来(依次为Company、Position,Gross Salary):
Robeco (Rabobank),Junior Quantitative Analyst,€35,000
ING,Corporate Credit Risk Analyst,€38,500
AT Kearney,Junior Business Analyst,€45,000

最终选中了AT Kearney,一方面是因为工资最高,但更重要的还是觉得这个工作更有挑战
性,更能使我得到升值(通常二三年后,公司会出钱让员工去排名前5的商学院读MBA,读
完后工资达到€100,000以上,参见http://www.careers-in-business.com/consult
ing/mcsal.htm;很多人离开公司后,要不进入500强任高层管理,要不自己办公司。)。


这里把我找工作前前后后的经历写下来,不求文字优美,但求实用,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
助,避免我所走过的弯路。下面就从头写起吧。

我在国内读的是computer science的bachelor,毕业后作了一年software engineer,来到
荷兰在Leiden大学还是读CS。刚来的时候,想法比较简单:毕业后找一家IT公司,做几年
后升为project manager,拿一份不错的薪水。

目标既已确定,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荷兰作为一个外国人,一有文化语言障碍,二又
面临劳动市场上的歧视性政策(工作许可),凭什么与荷兰人竞争?”想了想,决定一方
面努力融入荷兰人的圈子,一方面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体现出自己的能力。

于是在第一学期,我干了这么几件事:
1. 读欧洲历史
2. 多与荷兰同学接触
3. 简单学习一些荷兰语
4. 努力学习

事后看来,对于我得到的那些offer而言,第一条其实没太大用处。第二条,多少有些用处
,因为荷兰同学会时不时提供一些对找工作有用的信息。而第三条和第四条就比较重要了
。那一学期结束时,认识了大约100个荷兰语单词,修了2门课,平均分9.5。

由于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对自己学习方面有了充分信心,就开始找零工,一方面我确实
缺钱,一方面这也对融入荷兰社会和日后找正式工作有帮助。打定一个主意:不打中餐馆
工、花房工。因为我觉的那些工作只能带来一定的短期收入而缺少长期价值。

找工作确实不容易。我走访了很多uitzendbureau,浏览了不少学生打工网站,对贴在学校
里的工作信息也格外留意。这时候,我已经可以大致可以看懂荷兰语的招工信息。但是走
进uitzendbureau,面对人家荷兰语的提问,还是难以应付,总是因为我的荷兰语不够好而
得到“Sorry. We can’t help you.”一类的答复。
(bbs.oriens.nl)

这时更加深刻意识到荷兰语的重要性,去ROC报了名,但是被放到waiting list里面,无法
立即开始。于是我把除了大学学习以外的时间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自学荷兰语中。那一学
期过得也很充实:选了5门课,学习荷兰语,时不时再去浏览工作信息。

由于一下选5门课,而且投入太多时间在大学学习以外,这学期成绩没有第一学期好,平均
分8分多一点。但是其他方面成绩还是有的,终于陆续找到了3份零工:数学家教、欧洲专
利局专利归类、习题课助教(第三学期开始),工资都在€10到€12一小时之
间。

这三份零工都对我的想法或多或少的产生了影响。我是给一个库尔德人做家教教数学,那
个人数学之差让我难以想象,居然不知道1/2+2/3怎么算(他觉得应该是3/5)。但是他却
很有钱,有好几个厂房和餐馆。提到做生意的时候,他总是很有精神,滔滔不绝的讲他是
怎么开始,怎么做大的。这不禁让我产生疑问,人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他的收入,要
比很多有Master甚至PhD的人高出不少。后来我自己办了公司,多少也是因为受到了这件事
的刺激。

欧洲专利局那份是最清闲的,那里的人,收入很高,还不用交税(因为是给欧盟的机构工
作)。每天9点上班,10点多喝茶,12点吃饭,3点多再喝茶,5点钟准时下班走人。至于我
,一个小时的工作,其实有半个小时在上网看好玩的信息。按理说,这份工作很不错。但
是我却产生了疑问,我觉得我并不希望在这里工作,这里的人年级虽然并不大,可是感觉
他们的心却已经老了。

通过与coordinator交流,以及要求教授推荐,我申请到了下学期助教的职位。这个工作是
要事先备课,然后在台上讲3个小时的。之所以申请这份工作,钱的因素已经比较少了。我
的想法主要是以此提高自己presentation的能力,毕竟这是大多数中国学生,包括我,的
弱项。

事实证明,以上这些工作经验对我日后找正式工作的确是有帮助的,面对工作面试中的问
题时,我往往会举出以上零工的例子说明自己的personality如何如何,如何克服各种困难
等等。

另外,在第二学期还发生了两件事。由于我的一门课成绩很好(10分),又在教授的讲义
里挑出了几处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给教授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一天在 canteen里聊天
的时候,被教授的秘书叫过去与教授谈话。教授说有PhD职位,希望我能接受。我当时很高
兴,考虑的几天之后,接受了。但是接受之后心情却无比低落,因为我所希望的未来并不
是读PhD搞学术。也正是在接受PhD offer之后,我开始找正式工作,希望能够逃脱PhD的命
运。

学校里每年会有专门面向理工科学生的job fair(betabanenmarkt),不少公司都会去。
我在那里看到一家公司Optiver,做options trading的,属于金融方面的。谈了谈,觉得
很有意思,于是就申请了。首先是2轮数学测试,完了之后7个候选者里就剩我一个了,因
此我觉得把握很大了。第三轮是和公司的HR和director谈,与HR谈得还不错,但是与dire
ctor谈砸了。当时被问到不少面试经典问题,可我却往往给出最愚蠢的回答,现在想起来
,如果是一年后的我去面试,肯定有100%的把握能够得到那家公司的offer。眼前的鸭子(
肥鸭子,薪水非常高的)飞了,心中非常懊恼。

但是经过这件事,开始对金融产生强烈兴趣,买了一些教科书来看,越看越上瘾。从此每
天都会读金融方面的书,立志毕业后作金融方面的工作。

其实睡客厅根本算不了什么,那时物质生活虽然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很快乐

但是自从接受了PhD职位之后,被迫不停思考前途未来。找工作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一
次次的被拒。毕业日期(也就是开始PhD的时期)一天天临近,可是理想的工作仍未找到,
那种失落、彷徨、对自己的怀疑,这些才是真正苦的

第三学期开始了,这学期确实忙。

开学初,我辞了欧洲专利局的工作,在学校作助教。这对我绝对是个挑战。当年在国内大
学毕业作答辩的时候,由于紧张,腿甚至在打哆嗦(好在是坐着,别人看不到),但是声
音也在颤抖,说到一半,居然嗓子哑了。出乎意料的,在这里用着另一种语言,面对台下
的学生,反倒能够镇定下来。讲得多好说不上,但至少让我能够做到面对很多人说话,面
不红心不跳。备课要求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学到了一些东西。

开学后大约两个星期,得知一个中国同学在上一个叫做Science Based Business的课,这
门课专门面向那些学理工却又对business world感兴趣的学生,包括四大块:marketing,
financ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miscellaneous topics,理论上是一个为期3个月fu
lltime的课。我本来就想从计算机向金融转,却又缺少相关背景。面对这个机会,自然不
会放过。兴冲冲的跑过去报名,无奈课程已经开始,被放到下学期的名单里。

前面提到那个库尔德人,他已经35岁左右了,找家教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上大学的机会
,课教了几节后,发现自己与大学入学水平相差太远,也就放弃了。但他的经历使得自己
开家公司的想法变得对我充满诱惑力。正好和另一个中国学生聊天,发现他也有同样的想
法。于是我们便计划合伙成立一个公司,想在中国与荷兰之间作电子产品批发生意。

从一开始便遇到了很多问题,当时为了注册公司,就跑了好几个机构,才搞清楚应该去哪
儿。公司注册了,又碰到税号的问题,填表不会填,只好问税务局的人员,可那个人非常
不合作,坚持让我读一本100多页荷兰文的书,还说“It's never easy to set up a bus
iness, even for Dutch people. You can hire a translator. It's not my job.”不得
已,自己花了1个多星期的时间,通过字典大致翻译出有用的部分,才终于添了表,领了税
号。

终于可以营业了,却又发现以前想要倒腾的商品的利润空间远不想预想的那样大。于是两
个人跑市场,终于找到了有利可图的东西。第一次卖出东西时心里非常兴奋。从公司的成
立到做成第一笔生意,中间克服了很多困难,也增长了不少经验,这些经历也成为我以后
面试时很大的优势。

(别怪我啰嗦讲办公司的经历,这可是我面试时候经常讲的故事。而且面试时讲得往往比
这个具体得多)

大约11月份的时候,ROC的荷兰语课也终于开始了。我这个人办事往往比较冲动,下决心干
一件事就尽量不给自己留后路。为了能尽快提高荷兰语水平,选了每周4次,从下午1:15到
5点,中间休息办小时的课程。再加上要做作业,基本上就是全职了。我开始时进入的是D
班,需要一年的时间通过NT2的 programma 1(荷兰语3级水平)。本来我对学语言也是很
有兴趣的,把几乎所有剩余的时间都投入到荷兰语学习中。

由于在国内时学过一些德语,再加上现在投入大把时间,很快我的荷兰语进度就超过班里
其他人,于是被转到了实验性质的V-groep。这个班的进度是D班的两倍,半年过NT2的pro
gramma 2(荷兰语4级水平)。压力有两种,一种是事情不顺造成的心理压力;另一种仅仅
是有很多事要去做。后一种压力通常会给我带来很大兴奋,因此可以说那时我过的是很开
心的。由于还有助教的职位,时不时不得不逃课,换到另外一个地方去讲课。

这学期我也断断续续申请了一些工作,基本都是通过网上找的较小的公司,但是却几乎没
有得到面试邀请。往往对方打来电话,发现荷兰语不是我的母语,或者发现需要为我申请
工作许可,就没了下文。每当有大的招聘会的时候,我也都去,搜集了一些资料,这些资
料主要是储存着,并没有真正用来找工作。

第三学期就在忙碌中结束了。这学期大学成绩空白,工作offer一个没有。但是荷兰语进步
不少,而且有了讲课经验和办公司经验,这些都为我将来的CV增色不少,也未后来的面试
提供了素材。特别是办公司这一条,除了纯技术的职位外,大公司对此都非常看重。
(bbs.oriens.nl)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实际上我面试过两大类职位,一类是偏技术性职位,一类是偏管理性职位。发现这两类公
司对我个人公司的态度截然不同。

前者往往会问:“如果你加入我们公司,是否还会继续你的公司?”他们担心的,是我会
因为我的公司业务,而无法专注于他们公司的工作。

后者感兴趣的则是我办公司的动机、过程,需要克服什么困难,从中学到什么。他们试图
从这段经历中发掘我的personality中是否有他们想要得的东西,比如entrepreneurship,
persistence, decisiveness, market analytical skills。

因此说,如果申请技术性工作,这种经历并不是一个plus。

第四学期就更忙了。荷兰语课程继续,SBB课程也开始了,为了毕业,我还要完成理论上总
共需要1年的3个project。这些加起来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况且我还要找工作。

这段时间让我学会了time management。每天晚上睡觉前、早晨起床时,都要想想今天要做
什么,脑子里列一个priority list,哪些必做,哪些选作。特别是3个月的SBB期间,我可
以说是double-plus fulltime的工作:荷兰语+SBB+项目。

SBB那门课也对我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门课与computer science的课很不一样,完全是t
eamwork。四五个人一组,做case,做business plan。我从中感到很大乐趣,发现与人合
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门课让我拓展了视野,发现business除了finance以外,别的
东西也很有趣。尤其是project management这门课,老师本身是个consultant,他让我对
consulting这个行业有了更多了解,产生了浓厚兴趣。

(今天分心的事情比较多,先写这么多)
(bbs.oriens.nl)

SBB于5月1号结束了,结束后马上轻松了许多,不久之后,也通过了NT2 programma 2。从
此投入所有时间找工作和做项目。

通过以往失败的经历,我找工作的策略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在求职网上大量的投简历,对
方往往因为工作许可的关系不再继续下去。现在把注意力投向了大公司,金融方面关注的
有荷兰三大银行:ABN-AMRO、ING、Rabobank,以及一些保险、退休金公司。咨询方面自然
就是McKinsey, BCG, Bain, ATK, Roland Berger这些国际知名的公司。除此以外,像P&G
、Unilever、Shell也是我感兴趣的。当然与此同时,出于保险起见,也时不时申请一些I
T公司。

后来看来,这种策略对我来说是正确的。大公司收到的求职信多不假,但是另一方面,他
们的职位也多。事实上,那些大公司招人往往并不是因为目前有个职位缺人,而是为了以
此招揽、储备人才。如果他们对你中意,即使眼前不缺人,也会想方设法为你找出一个合
适的职位,留住你。

虽然现在的经历比以前多了,但是没有聪明的把这些经历反映到CV上,因此申请的时候还
总是被拒绝邀请面试。好在每次被拒我会打电话过去询问,有些公司会很负责告诉我我简
历哪些方面缺乏,有些则纯粹是应付。接连被拒了几次之后,CV变得越来越有针对性,面
试机会也多了起来。

SBB结束后第一次面试是与Ortec,一家做退休金管理咨询的公司。面试时全荷兰语,完事
之后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荷兰语超常发挥,但是还是没有被录取。后来才明白,根本问题
不在语言说得好还是坏,而是对面试问题的回答不够好。经过了一些其他面试之后,我明
白了一点,在让对方了解荷兰语水平之后,尽量要求用英语面试,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把
精力放在内容本身上面,而不用分神于语言的细节。

每次面试被拒之后,对方通常会主动告诉我原因。我尽量注意同样的错误不在下次面试时
发生。

通过在失败中学习,面试时越来越镇定,对问题的回答越来越好。尤其是获得了McKinsey
的面试机会,并且成功的通过第一轮(一共3轮,大致比例:简历筛选10选1,第一轮100选
8,第二轮8选2,第3轮2选1)。后来尽管没有通过,但是每次面试之后,面试官都会通过
电话给我提供非常详尽和有针对性的 feedback。可以说,经历了McKinsey之后,我通常不
会因为那些关于personality方面的问题的回答而被拒了。而且他们也向我推荐了一些如何
做case interview的书,的确非常有帮助。

在毕业之前,我获得了第一个offer,是一家IT公司的(Tomtom),开车的恐怕都知道这个
公司,在欧洲汽车导航方面是第一。但是工作性质是做纯技术,因此我也不是特别满意,
没有立即接受offer。等到毕业前的一个月,这时面试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最夸张的时候
,一星期4个面试,3个 positive。

最后终于毕业了,3个项目2个10分,1个9分,使得我的总平均分9.2。但是还是没有找到称
心的工作,因此还是开始了我的PhD。这个时候,其实与一些公司的申请还在继续进行中,
时不时跑去面试(大公司的面试通常分很多轮,总共持续一个月左右)。在短短的一个半
月之内,得到了很多offer。有ING、 Robeco、TCS、BEST、AT Kearney,所有的职位工资
都在高技术移民线以上。

第一个真正称心的offer来自Robeco。当时与ING和AT Kearney还在继续进行,但是需要尽
早决定是否接受Robeco。由于我对这个工作相当满意,就辞掉了学校的PhD,并与Robeco签
约。没有想到的事,后来在如何申请RP上产生了矛盾(Robeco坚持我回国办MVV,我坚持办
status change。双方动机请参见如何在荷兰工作法律方面的那个帖子),双方各自坚持不
肯相让。正好这时也获得了ING的offer,于是决定不再与 Robeco进行下去。这个时候,我
实际上还在等AT Kearney的结果,因此也没有立即接受ING。一个多星期后,终于如愿以偿
,稍加讨价还价后,ATK同意以我所倾向的方式申请RP,于是与ATK签了无限期的工作合同


以上是我大致的经历,最后结束的有些快。原因是我觉得与其按照时间顺序写流水账,不
如分别写一个个公司的经历,可能对大家更有帮助。后面会挑选一些公司,详细写申请经
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阶段总结一下:找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轻易气馁,要有计划,并且及时总结经验
教训。完全凭运气找到工作的当然也不少,但是如果希望未来掌握在自己而不是运气手中
,还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第一次面试:Optiver

关于这个公司的情况,见以下网站,英文的
http://www.optiver.com/

这个公司招market maker,但是并不只招金融专业的学生,对于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等
需要与数学打比较多交道的专业都欢迎。

第一轮是做数学测试,包含3个测试,第一个其实就是速算,第二个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方程
,前两轮过后,7个人剩下2个(另一个是在vu读书的一个中国女生),第三轮做数列,过
一个星期给结果。最终只剩下我一个。

两个星期后是真正的面试。先与HR谈,她主要是介绍公司,与你谈一些很轻松的话题。和
她谈的还算融洽。

然后是与公司的两个director谈,他们的风格是比较aggressive,说话速度很快。下面摘
一些他们的问题,以及我愚蠢的回答。

问:你为什么想工作而不是读PhD?
答:我读书这么多年了,4年bachelor,2年master,如果再来4年PhD,实在太长了。现在
希望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问:你为什么来荷兰?
答:我在北京度过了23年。希望经历些不同的东西,于是想出国,就来了荷兰。

类似的还有问我为什么学计算机,现在却想作market maker,我也是差不多的答案。

以上回答实际上给对方造成这样的印象:我干一件事情,干一段时间就烦了,在你们这个
公司也长不了。

结合到他们问我关于options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我也答的不怎么样。显然,我申请这份工
作前没有做足够的home work。我也无法说服对方我真的会喜欢这个工作。

第一次面试就这样以失败结束了。很傻!

ORTEC面试

公司网页:
http://www.ortec.com/

这个公司在荷兰作退休金管理方面的咨询,在荷兰属于领先地位。

同时与两个人面试,一个HR,一个project manager。

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personality方面。大致有以下问题:
1. 简单介绍你自己
2. 为什么选择荷兰/计算机专业/Leiden大学?
3. 你是如何处理冲突的
4. 你有没有过努力说服别人的经历
5. 谈一谈你成立公司的经历
6. 为什么想要做金融
7. 为什么做这个职位
8. 怎么知道我们公司的

我的错误主要在于对问题3、4、5、7的回答。

后来面试多了,知道conflict handling和persuasion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当时我的答
案是没有经历过什么冲突,也没有举出什么说服人的经历。

成立公司的经历本来可以说出很多,他们甚至问到我中间是否经过很多困难,可是我当时
只谈到语言困难,对于更有意思的内容(市场分析、寻找产品、寻找进货渠道等等)却没
有深入。

另外,我只注意到这个公司做退休金管理,却没有注意是退休金管理方面的咨询,因而对
问题7地回答显得我对咨询毫无了解。

至于对为什么选择金融,我倒是回答得不错。当然不会提Optiver的失败经历,而是说偶然
的看到金融方面的文章,讲如何value options的,发现一方面里面充满了我喜欢的数学,
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分析的东西直接意味着金钱,会感到很兴奋。从此开始读书,每天都看
云云。并且列举了我读过和正在读的书。其间他们也会问我一些简单的感念,见我回答得
没问题,也就信服我确实喜欢金融。而我的成绩也足以证明我具备那个智力。

顺便提一下如何知道这家公司的。SBB课程本身可以选择实习,往届有人在这家公司实习,
而后又进了这家公司。他回到SBB讲他毕业后的去向,我便以此得知这个公司的存在。

最终当然还是失败告终。
Reply With Quote

以前是在网站上大量发CV,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就改变策略,专注大公司。

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荷兰到底有哪些重要公司。首先是看一些学生就业方面的杂志,
比如Nobiles。上面经常刊登有用信息。我就是这样知道所谓的荷兰三大银行以及一些保险
公司

还有,对金融感兴趣,就可以随便拿份报纸,看上面的各种fond,这些自然也可以成为对


至于重要的咨询公司,其实都是美国的。而对于美国的主要公司,有两个网站非常有用:
www.wetfeet.com, www.vault.com

这个帖子里确实没有提过,抱歉
WO = Wetenschappelijk Onderwijs,或者说就是大学
HBO = Hoger Beroepsonderwijs,或者说就是hogeschool
在很多荷兰人的脑子里,还没有bachelor与master的概念。荷兰现在改成了BAMA体系,WO
里也可以授予bachelor学位。另外也有荷兰同学告诉我,大学以外的其他学校,有的也可
以授予master学位。因此荷兰人只认你是WO还是HBO

另外,在中国本科文凭不等于bachelor,中国大学4年后发两个证,一个本科毕业证,一个
学士学位证。这点也与荷兰美国不同,这些国家没有本科的概念

我的态度可能不大好,对不起。原因是我一直觉得所谓“本科”“硕士”这些说法,根本
就是国内中介用来骗人的。但不知为什么,在荷兰的中国学生圈子中,却也很有市场。因
此我对这些说法颇为反感,觉得它们很有误导性。

对于大多数公司,面试时可以用英语,用荷兰语和人家说上两三分钟,对方也就大概知道
你荷兰语什么水平了。这时就可以换成英语,因为现在人家感兴趣的已经不是你的语言了


当然也有特殊的,坚决要求你用荷兰语。

很多咨询公司要求荷兰语,但是其实并不真的要你说的多好。荷兰ATK网站上说需要英语/
荷兰语/法语,McKinsey要求英语/荷兰语。但其实这两个公司都有不会荷兰语的员工

我在国内的一年工作经验没什么用处,因为当时我做的是software engineer,与我后来申
请的工作没有什么相关性

我并没有获得McKinsey的offer,但是与他们的两轮面试,使得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没有McKinsey的面试失败,也就不可能有ATK的面试成功。

最初向McKisney投CV的时候,并没想到他们真会给我面试机会。突然接到电话,心里非常
高兴。得知面试将在两个星期后,开始在网上搜集面经。这方面中文的信息还是不少的,
比如咨询的天空上面就有不少例子。但是事后证明,那些东西很不实用。

McKinsey的面试分3轮,第一轮和一个HR两个consultant谈,第二轮三个engament manage
r级别的,第三轮会和partner谈。

第一轮面试的前一天晚上由于过度兴奋,失眠了,一夜没睡觉。第二天早晨,带着疲惫的
大脑到了A'dam office。

首先迎接我的是一个工作了2年左右的consultant。人很开朗,使得我放松了不少。他首先
问我希望用荷兰语还是英语面试,我告诉他我英语比荷兰语好,他说那就用英语。在此之
前,我还以为必须用荷兰语。

开头是经典问题,介绍一下自己。对此我已经有经验,花上1分钟,大致过一遍简历。然后
就是为什么选择荷兰/Leiden/计算机/consulting一类的问题,这些我也早有准备,回答的
干净利落。这些问题花了大约5分钟。

然后就是重头戏,做case了。这个case并不难,先分析分析为什么一种产品sales下降了,
发现是market萎缩,主要是低端市场被别的产品侵占,因此需要focus高端市场。然后是数
学题,告诉说现在是under-capacity的,为了降低cost,决定将分别位于3个国家的3个厂
房关闭一个,应该选哪个,主要思路就是算一算哪两个的full capacity加起来与预期sal
es最相近,并且指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要考虑(各国法律啊、交通啊、机器新旧啊一
类的)。最后是 brainstorming,被告知关了一个之后,发现产量比预期少了一些,问有
哪些办法,无非是outsource、放弃低利润产品、租用其他公司设备、要求工人overtime什
么的。(更具体的就不透露了,后面会推荐专门的做case的书)

这时还剩下10几分钟,问了我自己办公司的经历。这次我总算头脑开窍了,把办公司前前
后后遇到的困难(公司注册、预想产品没有市场并对其分析、寻找新产品、如何报价、如
何寻找更便宜的供货商)讲的绘声绘色。他对此非常感兴趣,而且告诉我我在讲这段经历
时显得比一开始自信很多,建议我以后每次面试,先讲这个。

第一轮面试的第一个就这样结束了,紧跟着的就是第二个与HR的面试。

继续McKinsey面试。这个面试中的大量问题都是以后几乎每个公司都要遇到的。

HR是个女人,对人很热情,给人非常期待知道你的更多事情的感觉。

(想了想,还是用问答的形式写吧。下面按照顺序列出主要的问题)

问:简单介绍你自己
答:(一分钟时间过简历:国内大学、工作一年、荷兰二年快毕业了)

问:为什么选择荷兰
答: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工作不够challenging。为了broaden my horizon,决定出国。
感觉荷兰是一个非常unique的国家,荷兰人的liberal mentality深深吸引我(举例同性婚
姻、软毒品、安乐死合法)

问:为什么学computer science?
答:自己一直擅长数学、物理一类的学科。但之所以选择计算机,有三个原因:它是逻辑
性非常强的学科;不是纯理论性的,有更多的社会实用价值;在中国计算机好找工作

问:说起计算机专业,似乎更多人会想到TU Delft一类的,为什么你会选Leiden大学?

答:我在国内通过网络发现Leiden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我希望能够有机会认识各个学科背
景的学生,包括学习法律、文学的学生,因此选择Leiden。

(以上这三个问题回答的重点是:你做的决定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随大流的
;来荷兰之前作调查,说明你resourceful;愿意和各种学科的学生打交道,说明你open且
喜欢与人交往)

问:你为什么想从事咨询行业
答:三个原因:
1. Variety:可以不停接触不同的industry,能够让我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而不会过上
一两年后get bored。
2. Intellectual Challenges:Consulting需要大量的分析,而且要求与人合作。我希望
我的工作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
3. Social Compact:我的工作结果可能造成一个multinational上million甚至billion的
profit/loss,影响到很多的人(股东/雇员)甚至一个小国的GDP,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


问:你CV上写你在欧洲专利局做过,能否就此谈谈?
答:(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突出尽管工作条件很好,但由于工作缺乏挑战性,还是决定辞
职。这是与咨询工作的要求符合的)

问:后来你做了助教,都做些什么呢?
答:(前面也写过。突出为了提高自己的presentation skills,选择这份工作。总之工作
的目的性很直接:提高自己)

问:让我非常感兴趣的是你办了自己的公司,什么使你有这样的想法?
答:(谈作为外国学生必须面对的生计问题。自己问自己与其打工,为什么不自己办公司


问:办公司遇到那些困难?
答:(前面写过。包括:成立时belastingdienst的人不合作,被迫阅读荷兰语;推销产品
客户不感兴趣,分析原因并找出新产品,并且分析为什么新产品具有高利润。一方面体现
自己不怕困难,一方面表明自己善于分析。)
Reply With Quote

Consulting面试方面已经推荐过了,下面一套6本书。

Wetfeet - Ace Your Case Interview (1 - 6)

金融方面面试应该没什么太特别的。如果不是学金融出身,建议读下面的书。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 Brealey, Meyers - 7th ed.

这些书都可以通过eMule下载。
Reply With Quote

那是第一轮的第二个面试,不是第二轮。

与HR那个面试的确是很成功。

第二轮面试载在两个地方:一是作case缺少framework,二是对“如何处理冲突”这个问题
不知道如何回答。

现在一直没有动力继续写下去,主要是懒。如果可以自己口述,别人打字就好了。
Reply With Quote

第一轮是两个brain teaser。在我推荐的那套书里有不少。这里可以给个例子。

排队问题:一个食堂,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之间开放,有400人就餐,至少要几个收银员?

就这么多信息。你要自己捉摸找出一个方法。比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假定:收一
个人的钱大概需要20秒钟,就是说一个收银员一分钟可以服务3个人;而实际上每分钟大约
7个人(400/60)需要得到服务,因此至少需要3个收银员(7/3=2.33)。

实际上,上面的这个问题会被包含在一个具体的context下,比如说让你考虑一个食堂的利
润。这时你要考虑revenue和cost,cost包含fixed cost和variable cost,而收银员的工
资(人数*工资每人)就是fixed cost的一部分。

进一步,你还可能被问到:如果有一种电子支付系统系统,可以将服务每个人的时间降低
到10秒,是否应该采用该系统。这时你就要算可以省下多少收银员的工资,省下的这笔钱
是否抵得上电子系统的运行费用和最初一次性投资。(如果你上过MBA,就应该算NPV,不
然也可以简单的把一次性投资平摊到系统预期使用年限中。)

建议你还是去下载那几本电子书,比网上google case要好。

最后注意一定说自己会荷兰语,哪怕是basic level。ATK现在的政策是不雇用不会荷兰语
的人。
Reply With Quote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

This page is powered by Blogger. Isn't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