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03, 2007
昔日废弃秸秆今日变成“面包草”
山东省平邑县资邱乡从中国农科院引进生物质秸秆粉碎发酵技术,获得成功,使昔日废弃在田间地头的玉米、小麦、
大豆、花生等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种“生物质”,又称秸秆发酵剂,就是把生物质拌在粉碎的干秸秆内,用三层塑料膜扎紧,发酵一个月即可成为有机质的作物
“面包”,是中国农科院研制出的新的科研成果。
该“面包草”
含有多种有益活性菌、粗蛋白、糖等,储存期长达两年,牲畜食后消化率达95%以上,经过对牛育肥饲养实验,4个月出栏,比普通育肥牛提前出栏2个月,饲养
成本下降了60%,4个月每头牛获利1000多元。这种生物质发酵秸秆技术的成功,将给该县畜牧生产带来三大革命:一是野外牧养将成为过去,圈养牲畜要成
大产业;二是牲畜育肥将比普通育肥提高三倍效益;三是出栏周期缩短一倍。
大豆、花生等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这种“生物质”,又称秸秆发酵剂,就是把生物质拌在粉碎的干秸秆内,用三层塑料膜扎紧,发酵一个月即可成为有机质的作物
“面包”,是中国农科院研制出的新的科研成果。
该“面包草”
含有多种有益活性菌、粗蛋白、糖等,储存期长达两年,牲畜食后消化率达95%以上,经过对牛育肥饲养实验,4个月出栏,比普通育肥牛提前出栏2个月,饲养
成本下降了60%,4个月每头牛获利1000多元。这种生物质发酵秸秆技术的成功,将给该县畜牧生产带来三大革命:一是野外牧养将成为过去,圈养牲畜要成
大产业;二是牲畜育肥将比普通育肥提高三倍效益;三是出栏周期缩短一倍。